李易良醫師分享
很多病友第一次聽到「子宮內膜腔沾黏」這個診斷時,常常會一頭霧水,甚至有些害怕。其實這是婦產科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子宮內膜腔的前後壁或側壁,因為某些原因而產生沾黏,導致子宮腔變小、甚至部分或完全閉塞。
🔍 為什麼會發生子宮內膜腔沾黏?
• 人工流產或子宮搔刮術:過度搔刮可能破壞基底層內膜。
• 子宮腔感染:例如產後感染、結核等。
• 手術後併發症:處理子宮內膜息肉、肌瘤或胎盤殘留後。
• 放射線治療或特殊子宮手術:較少見。
⚠️ 會帶來什麼影響?
• 月經異常:經血量明顯變少、甚至月經停經。
• 週期性腹痛:經血排不出,造成積血與疼痛。
• 「不孕」或 「反覆流產」:受精卵無法著床,或因內膜環境不佳而影響胚胎發育。
臨床上,常常是病人因為「月經愈來愈少」、「胚胎一直無法順利著床」才發現問題。
其實,子宮內膜腔沾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及早發現。
很多病友常常會疑惑:「我月經量變少是正常老化,還是代表有異常?」、「試管一直失敗,會不會其實是子宮環境 出了問題?」
這些問題,往往需要透過正確的檢查才能釐清。
👉 下一篇,李醫師會分享 如何診斷子宮內膜腔沾黏、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式,以及術後照護重點,幫助大家更安心面對。
孕醫㊗️您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