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門診裡,不少病人會問:「李醫師,我平常很愛喝豆漿、吃豆腐,聽人家說裡面的大豆異黃酮是植物性雌激素,會不會讓我的肌瘤越長越大?」
所以李醫師就研究了一下現有的科學文獻稍微解釋跟整理給大家參考!
1️⃣ 什麼是大豆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結構和人體的 17β-雌二醇 很像,可以和雌激素受體(ER)結合。
有趣的是,它對 ERβ 的親和力高於 ERα。
• ERα 活化 → 促進細胞增生
• ERβ 活化 → 反而會誘導細胞凋亡
因此,大豆異黃酮有點像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在不同組織、不同劑量下,可能呈現「雙向作用」:有時抑制增生、有時卻像催油門。
2️⃣ 與子宮肌瘤的關係
子宮肌瘤的形成,和雌激素受體表達失衡有關(ERα↑,ERβ↓)。這樣的失衡會讓平滑肌細胞不斷增生與纖維化。
研究發現:
• 大豆異黃酮中的genistein、daidzein能活化ERβ,理論上可以抑制肌瘤細胞生長。
• 但在高劑量 或 青春期、嬰兒期等特定時期 暴露,反而可能增加肌瘤風險。
它還會影響多種訊號路徑(PI3K/AKT/mTOR、ERK1/2、β-catenin),甚至影響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miRNA 表達,進一步牽動細胞增生與纖維化。
3️⃣ 臨床研究怎麼說?
📊 目前結果並不一致:
• 有研究指出 成人高攝取大豆異黃酮 → 肌瘤風險增加(尤其在高攝取族群或嬰兒期以大豆配方餵養者)。
• 但也有研究顯示差異不顯著,或僅在某些族群(如非洲裔女性)特別明顯。
關鍵在於:劑量、攝取時機、個人體質與代謝差異。
因此到目前為止,FDA 與各大學會都沒有針對子宮肌瘤與大豆異黃酮攝取的明確建議。
4️⃣ 李醫師怎麼看?
👉 豆製品本身是健康食物,含有優質蛋白與營養,不需要因為擔心肌瘤就完全忌口。
👉 但若您有多發性或快速增長的子宮肌瘤,建議適量攝取,避免長期高劑量的大豆異黃酮補充劑。
👉 更重要的是,定期追蹤超音波與門診評估,比任何單一飲食因素都來得關鍵。
結論就是…
大豆異黃酮就像一把「雙面刃🗡️」:
•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抑制肌瘤細胞
• 但高劑量或特定暴露時期,卻可能促進肌瘤形成
因此,面對子宮肌瘤,與其糾結吃不吃豆漿,不如專注於 規律追蹤、個人化治療、健康生活型態。這才是最穩妥的方向。
然後記得已經有肌瘤的話要定期追蹤,不要把肌瘤寶寶養到太大,造成後續處理的方式變少!
孕醫㊗️您心想事成!